甬仲动态 | 跨境物流的法律问题及争议解决培训会圆满举行
8月22日,由宁波仲裁委员会与宁波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浙江省法学会海商法学研究会、宁波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宁波市海外仓物流协会、宁波市国际联运协会、宁波市港航物流及无船承运人协会共同协办的“跨境物流的法律问题及争议解决培训会”顺利举行。本次培训会旨在提升企业和律师在跨境物流领域的法律实务能力,运用仲裁方式化解海事纠纷,促进相关行业的合规发展。
培训会由宁波国际仲裁院院长方良、宁波市律师协会会长徐立华、浙江省法学会海商法学研究会会长王艳玲、宁波市海外仓物流协会监事长王杰汉、宁波市国际联运协会副会长赵斌建致辞开场。
方良院长指出了宁波国际仲裁院在公共法律服务行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所肩负的责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将继续整合现有的涉外法律服务资源与专业力量,积极构建一个旨在促进多方对话与经验交流的专业平台,共同探寻应对当前复杂挑战的可行路径与解决方案。
徐立华会长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会,能够再进一步助推宁波律师在服务跨境物流法律服务中的水平,助推跨境物流和国际贸易服务方面的旗帜升级,为中国外贸作出宁波物流人的贡献。
王艳玲会长对当前跨境物流前沿领域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为实务探索提供了深厚的学理基础。
王杰汉监事长精准聚焦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法律冲突和履约风险,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建议,对提升行业风险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斌建副会长指出了仲裁在解决跨境物流纠纷方面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并从国际联运企业视角分享了经验。
多位行业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余正律师系统阐释了文件披露制度的概念,并特别强调了未履行披露义务可能引发的程序性制裁措施及实体权益受损风险。为增强理论阐释的可操作性,余律师结合典型案例,着重剖析了实务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及国际仲裁团队构建的遴选标准。这些源于实战的洞见,为中国企业构建涉外争议防御体系和律师提升国际仲裁代理能力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
宁波舟山港集团副总法律顾问张建军从航运企业视角探讨涉外物流法律合规实践。他表示,跨境物流面临着风险与挑战,不仅包括港口经营人责任、合同链复杂性,还有着多法域挑战,航运企业可以通过合同管理、合规内控、保险保障和合作伙伴管理来应对风险,为我们提供了涉外物流争议的多元化解之道。
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海波解析跨境物流货损及无单放货索赔的法律适用等议题,以其深厚的学术积累,结合海商法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就“跨境物流有了新的更多的内涵、现有国内立法、可转让货物单证”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带给学术界思考,更为航运企业合规风控体系升级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指引。
圆桌讨论环节由浙江省律师协会海商委主任童登勇主持,宁波市商务局跨境电商处处长林维忠,宁波海事法院海商庭副庭长张建生,浙江省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天展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师林鹏鸠,宁波良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海连,宁波市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温莉,宁波国际仲裁院国际航运仲裁中心主任陈磊共同参与,就国际仲裁与跨境物流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通过跨界智慧交融彰显思想平台价值。与会嘉宾立足专业积淀,以多维视角呈现行业前沿洞见,这种立体化的知识共享模式,既促成了法律理论与商业实践的深度对话,又推动了跨领域认知框架的重塑升级,为国际仲裁与跨境物流领域带来新的启发。
最后,宁波大学法学院院长、宁波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会长梁开银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选题既契合了宁波市现代化海港城市与海事仲裁优选地的精神目标,也符合了仲裁和涉外法律服务主流业务的要求,具有前沿性质,本次培训会收获满满。他还建议成立跨境物流法律服务联盟,形成由政府、司法、企业、高校和行业协会组成,覆盖跨境物流全流程的合作共同体,真正做到知识共享,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跨境物流的法律纠纷问题,为把宁波打造成现代国际海洋中心城市和海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作贡献。
本次培训会吸引了130余位律师、企业法务、学者、法官及行业协会代表参与,通过理论解析与实务经验的双向碰撞,为宁波及周边地区的法律与物流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宁波仲裁委员会也将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建立起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持续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为宁波打造成为现代国际海洋中心城市和海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发挥仲裁力量。
整场会议由宁波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陆岗松主持。
拟稿:王晓帆
一审:简 明
二审:陈 磊
三审:徐 玎
- 通知公告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