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2-11-22 15:02 综合处

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周强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鲜明提出大会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战略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高举旗帜、领航复兴、开辟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充分肯定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题论述、专门部署,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厉行法治、奉法强国的坚定决心,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人民法院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依法履职尽责,严格公正司法,努力把大会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实践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伟大时代诞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新时代十年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十年来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理论成就,也是十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充分彰显了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应运而生、丰富发展的,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要求、回应时代关切,针对时代提出的重大任务、重大问题、重大挑战提供了法治解决之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法治思想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其时代意义突出体现在聚焦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以科学理论指引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良法善治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理论,其时代意义突出体现在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科学指明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坐标定位,以科学理论指引法治中国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国家治理深刻革命的理论,其时代意义突出体现在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以科学理论指引法治中国建设,推动中国治理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领航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植根实践沃土、回答实践问题、经过实践证明、富有实践伟力的科学理论,始终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展现巨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品格。比如,创造性提出并阐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廓清迷雾,正本清源,揭示了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高度自信。创造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命题,纲举目张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方向、路径指南和工作重点,引领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创造性提出“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正确处理法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创造“两大奇迹”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回应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指引司法体制改革向着前所未有的纵深推进,让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的鲜亮底色。创造性提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树立法治权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让法治中国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更加稳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实践的理论,必将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推进不断发展,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动人类政治和法治文明发展的共同思想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③,强调“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④。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学说,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法治建设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把开拓正确法治道路、发展科学法治理论、建设高效法治体系相统一,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新境界。这一科学理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以法治中国的生动实践和光明前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法治现代化提供了世界级的伟大样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把我国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夯实了“中国之治”制度根基,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对人类制度文明的卓越贡献。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创造性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重大理论观点,强调“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⑤,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深刻回答世界法治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和法治文明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为百年变局下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展现出跨越地域、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

  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人民法院形成生动实践

  新时代十年来,人民法院把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忠诚履职、守正创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人民法院形成生动实践,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发生深刻变革、实现长足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书写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法院篇章。

  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八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定向领航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十年来,人民法院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2013年全国两会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16年鲜明提出“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十六字政治要求,要求广大干警切实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全国法院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先后部署开展“两个坚持”专题教育、“两个确立”主题教育,抓实干警入职教育、全员政治轮训和青年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干警坚决筑牢政治忠诚之魂。坚持把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统一起来,健全党对司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制度机制,把党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过程。十年来,全国法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深深融入血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

  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⑦十年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树立正确司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确立“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恪守司法职业良知,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审判案件不为纷繁所扰、不为压力所阻,始终保持法治定力,坚决维护法治权威。兼顾国法天理人情,切实纠正偏离人民立场、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等错误做法,努力实现裁判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坚决防止在社会上传递出“花钱买命”“以钱买刑”“以官抵罪”等错误导向,尊重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底线,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和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文中案等一批冤错案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促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依法审理“狼牙山五壮士”等英烈名誉荣誉案,狠刹历史虚无主义歪风,捍卫英雄尊严荣光。通过“小案件大道理”,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努力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十年来,全国法院以正确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实践,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关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图为最高人民法院外景。最高人民法院供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有力。十年来,人民法院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履职尽责,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犯罪,积极参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全方位守护老百姓“针尖上”“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钱袋子”等安全,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00余万件,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依法惩治腐败犯罪,配合做好追逃追赃工作,彰显党中央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台一批司法服务政策,审理一批标志性案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审结一审商事案件5000余万件、行政案件220万件,落实平等保护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依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70余万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种源种业等司法保护力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近200万件,促进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跟进完善司法服务举措。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犯罪,依法化解涉疫矛盾纠纷,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等司法措施,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十年来,全国法院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依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努力做到党中央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司法工作就跟进到什么阶段。

  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越走越宽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⑧十年来,人民法院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改进司法作风,创新便民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民生案件超过3600万件,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推行适老化诉讼服务,依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破解群众异地诉讼不便问题,让千百年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兑现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形成中国特色的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有力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和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方便群众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人民法庭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建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完善巡回审判机制,真正方便群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十年来,全国法院扎根中国土壤,践行司法为民,用解民忧、破难题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中国法治的鲜明底色,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⑨十年来,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落实司法责任制,实行法官员额制,加强司法监督制约,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健全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配套齐全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形成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促进庭审实质化,努力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完成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诉讼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全国人民陪审员增至33.2万人,比2013年扩大近3倍,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得到切实保障。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法庭,增设或新设地方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及专业化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更加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十年来,全国法院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更加彰显。

  智慧法院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年来,人民法院抢抓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重大机遇,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坚持用科技手段赋能司法、保障权益、维护公正,推动司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成覆盖全国四级法院,涵盖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系统,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大显身手”,有力保障“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深化司法大数据应用,形成司法大数据专题分析报告超过1200份,服务司法管理和国家社会治理。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应用,司法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设立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在诉讼规则创新、技术深度应用、裁判规则完善、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发布全球首个区块链司法应用意见,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基本形成。十年来,全国法院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司法效能充分释放,实现互联网司法从技术领先迈向规则引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十年来,人民法院加强涉外司法工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提供司法服务。依法惩治涉外犯罪,依法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依法应对和反制非法制裁、干涉、“长臂管辖”,坚决捍卫我国司法主权和国家尊严。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司法服务措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完善涉“一带一路”案件法律适用规则体系,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渠道。加强国际司法协助,推进反腐败、打击跨国犯罪、网络空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经贸规则等领域司法务实合作。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金砖国家首席大法官论坛等国际司法会议,发布世界执行大会上海宣言、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乌镇宣言、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等成果文件。十年来,全国法院紧跟时代步伐、树立世界眼光,加快提升涉外司法质效,越来越多境外当事人主动选择中国法院管辖,中国法院判决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承认和执行,中国法治声音受到越来越多国际朋友的尊重和认同,中国司法正为促进世界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法院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过硬。严格公正司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过硬法院队伍。十年来,人民法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加强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开展全覆盖的政治轮训,确保法院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加强职业良知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涌现出邹碧华、方金刚、周春梅、杨军等一大批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加强司法能力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扩容提质,知识产权、互联网、涉外等紧缺人才培养储备稳步推进,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政策支持有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机制加快完善,法院干警在新时代履职尽责、定分止争的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清除害群之马。十年来,全国法院干警得到前所未有的淬炼,特别是在队伍教育整顿中实现刮骨疗毒、激浊扬清、铸魂扬威,思想作风发生深刻变化,能力素质全面加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美好蓝图,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人民法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抓实干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院新篇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底气、定力,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紧紧依靠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方向、战胜困难挑战,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发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的向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正确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总结司法经验,配合做好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工作,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促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更好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定不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坚持五项重大原则,立足司法职能抓好创造性落实,主动服务和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司法政策,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保护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更好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立足司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促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服务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部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服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全面提升涉外司法质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无论司法职能发挥还是法院自身改革发展,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司法保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平等就业权,立足司法促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健全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让新时代司法改革成果更广泛惠及人民群众。久久为功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及时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充分发挥司法规范行为、调节利益、促进公平的功能作用,切实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完善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的司法政策措施,依法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巩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等成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各方面监督,扎实推进司法民主建设,保障人民参与司法,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坚定不移推进严格公正司法。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从更高水平上推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统筹抓好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各项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动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促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坚持放权和监督相统一,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压紧压实院庭长、职能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健全信息化全流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构建与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完善公益诉讼审理机制,依法公正审理公益诉讼案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加快完善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政法工作条例,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党的政治建设。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抓好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扎实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健全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大力弘扬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驰而不息涵养新风正气,激励广大法院干警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更好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

  ①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载《求是》2022年第13期,第5页。

  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载《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2版。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载《求是》2021年第8期,第9页。

  ⑤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载《求是》2022年第14期,第7页。

  ⑥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页。

  ⑦参见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2021年第5期,第13页。

  ⑧参见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2021年第5期,第8页。

  ⑨参见习近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2015年3月24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46页。